二維碼讓智能家居更安全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merry2013 2013-05-09 06:39:36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智能家居再加上二維碼會成為一個怎樣的未來?我想不少智能家居企業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一點通”警務管理系統成就二維碼與智能家居“合作史”
近日,據有關消息稱,某公司歷時兩年、耗資300來萬,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警用地理信息系統——“一點通”警務管理系統,于今年2月,正式裝備在全市公安機關。
這個系統有什么用,能帶來哪些便利?5月3日中午11點,婺城區鴻發路143號蘭溪水果糧油店門口,站前派出所民警張陽毅手拿一部智能手機,對著貼在墻上的二維碼簡單一掃。很快,一大堆信息跳了出來:房子里住了幾人、房東是誰、聯系方式、照片,甚至還有圖表,畫出了虛擬房間,哪層哪個房間都住著誰都一目了然。
那我們可不可以把這個思維擴展一下?讓二維碼成為智能家居發展的助推利器呢?筆者認為,只要智能家居企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二維碼設計在智能家居上,就可以實現以上案例所說情況,“智能家居再加上二維碼,把安全帶回家!”
據該系統相關的研發人員介紹,除了掃描二維碼外,“一點通”警務管理系統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群發短信。在權限允許的前提下,民警可以在系統地圖任意位置劃定一塊區域,并向區域內的人群發短信。原來需要走街上門查詢的事情,現在鼠標輕輕一點就可完成。
以浙江省公安機關為例,截至目前,已經開發或匯集各類信息系統280個,可利用數據28.3億條。但各個系統是相互獨立的,查詢起來并不方便。
該系統的“一點通”警務管理系統把資源進行了整合。整合了交警智能卡口等15個公安業務系統,包括租賃車GPS、社會監控、舊貨交易數據,系統后臺還內置了復雜的檢索、分析環節,民警完全可以實現“傻瓜式”操作。
如今,一點通系統里的標準地址已經有11.63萬處,虛擬建房11.55萬棟,納入系統管理的實有人口43.94萬人,累計可利用數據資源達5.3億條。
二維碼讓“食物”變得“安全”讓智能家居變得“省心”
食物對于人們的生活有多重要?我想這個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但是近日,據有關公安部披露,江蘇無錫公安機關出動200余名警力,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團伙,該團伙將老鼠肉等冒充羊肉銷售至上海等地農貿市場,案值1000余萬元,目前警方已抓獲犯罪嫌疑人63名,搗毀黑窩點50余處,現場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半成品10余噸。
把老鼠肉“生意”做到千萬元級,奸商大把撈金的背后,顯然已有無數塊鼠肉成了普通市民口中之食。對于這樣罔顧他人生命健康的惡行,公安部門當然要嚴懲不貸。至于那些監管不嚴的農貿市場,也需要本地職能部門趕緊與江蘇警方主動聯系,獲取信息后及時向公眾公開并處罰,以免其一錯再錯。
據有關消息稱,這些所謂的肉類生意,均沒有二維碼掃描標準,也就是說,這是不安全的。在當今社會,特別是在智慧城市與智能家居同時發展的狀況下,這顯然是把“智能”、“智慧”二字推向“風浪口”。
食品的安全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一部分,二維碼將是這部分健康發展的主要因數。
有關專家表示,原材料供應商在向食品廠家提供原材料時候進行批次管理,將原材料的原始生產數據制造日起、食用期限、原產地、生產者、遺傳基因組合的有無使用的藥劑等信息錄入到二維碼中并打印帶有二維碼的標簽,粘貼在包裝箱上后交與食品廠家。在食品廠家原材料入庫時,使用數據采集器讀取二維碼,取得到貨原材料的原始生產數據。從該數據就可以馬上確認交貨的產品是否符合廠家的采購標準。然后將原材料入庫。
然后在經過食品加工,打上相關的二維碼標簽,那么我們就可以定義為這類食品是安全的,就可以定義為它是有助于智能家居的發展。
結語:
也許很多智能家居企業二維碼在未來智能家居的發展中有所覺悟,并開始著手與智能家居與二維碼的發展,在此,筆者堅信,不久的將來二維碼將是智能家居發展的一大“利器”,它將成為智能家居用戶的另類安全。
延伸閱讀,解析什么是“二維碼”?
二維條碼/二維碼(2D bar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象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它具有條碼技術的一些共性: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符占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
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信息自動識別功能、及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在許多種類的二維條碼中,常用的碼制有:Data Matrix,Maxi Code,Aztec,QR Code,Vericode,PDF417,Ultracode,Code 49,Code 16K等,QR Code碼是1994年由日本DW公司發明。QR來自英文「Quick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源自發明者希望QR碼可讓其內容快速被解碼。QR碼最常見于日本、韓國;并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維空間條碼。
但二維碼的安全性也正備受挑戰,帶有惡意軟件和病毒正成為二維碼普及道路上的絆腳石。發展與防范二維碼的濫用正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