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顯焦點|《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發布,智慧商顯行業迎來以標準構建高質量行銷全球發展良機
來源:商顯世界 編輯:lsy631994092 2021-10-18 09:19:43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據新華社消息,10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為我國未來15年產業標準化發展設定了目標和藍圖。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智慧商顯行業也不例外,雖然我國是智慧商顯技術應用大國,商顯整機銷售比重占全球62%以上,但并不是技術強國,《綱要》的發布對我們智慧商顯行業的國家標準化建設指明了方向。
《綱要》指出,加強標準化理論和應用研究,構建以國家級綜合標準化研究機構為龍頭,行業、區域和地方標準化研究機構為骨干的標準化科技體系。發揮優勢企業在標準化科技體系中的作用。完善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體系,健全跨領域工作機制,提升開放性和透明度。足以可見,國家對標準制定的重視以及決心,同時還充分肯定了企業在制定標準中的積極作用。
深圳商顯產促會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在制定相關標準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目前已成立智慧顯示系統產業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起草、立項并制定了1個行業標準、3個團體標準,如下:
深圳商顯產促會 執行起草并修訂了中國商用顯示產業首個產品規范——《交互式平板顯示設備通用規范》 。該規范由國家工信部審核、工信部四所組織、中國商用顯示系統產業聯盟申報、深圳市商用顯示系統產業促進會執行起草、奧維云網(AVC)大數據支持 聯合修訂。
深圳商顯產促會還 發布并實施了《室內LED商用一體機通用技術規范》 。
深圳商顯產促會還 發布并實施了《智慧會議系統第1部分:技術架構》 。
深圳商顯產促會還 發布并實施了《智慧會議系統第2部分:會議平板系統》 。
深圳商顯產促會起草、發布、制定并實施這一系列的行業、團體標準規范,全面覆蓋了智慧商顯應用行業方方面面,將“標準先行”的思想深入人心。今年7月,深圳市商用顯示系統產業促進會正式籌備啟動《廣告機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團體標準立項工作 ,健全規范智慧戶外發展,這與《綱要》中“完善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體系,健全跨領域工作機制,提升開放性和透明度”的精神不謀而合。更將團標先行作為國行標及國際標準做好必要的“蓄水池”。
一流的企業做標準,這幾年來,在政府和相關行業組織的積極引導下,許多頭部企業也認識到了標準作用,參與熱情非常高。
科倫特就參編并起草了由深圳商顯產促會立項制定的《室內LED商用一體機通用技術規范》,首次在業內對LED商用一體機作出定義,對行業規范發展功不可沒。據悉參編者還包括京東方、浙江大華、海康威視、TCL商用、創維、廣州視昱科技、利亞德、雷曼光電、深德彩、阿爾泰、泰瑞特檢測等商顯行業龍頭企業,可見企業對標準的重視。
《室內LED商用一體機通用技術規范》發布合影▲
華為、鴻合、視睿、海康威視、海信商用、康佳壹視界、長虹電子、創維群欣、TCL商用、皓麗、公信智能、維海德、德遠、易暉、華科創智、華欣、賽連、銀澎、宜享、豪威等企業也協同起草并參編了由深圳商顯產促會立項制定的《智慧會議系統標準第1部分:技術架構》,是中國首個《智慧會議系統》標準,對行業規范發展影響重大。
《智慧會議系統標準第1部分:技術架構》發布合影▲
視臻MAXHUB、視睿、華為、鴻合也牽頭并起草,康冠、皓麗、海康威視、海信商用、聯想、京東方智慧物聯、文香、長虹電子、創維數字、三星、TCL商用、宜享、維海德、德遠、華科創智、易暉、公信智能等共21家會議平板行業品牌一起聯合參編了由深圳商顯產促會立項制定的《智慧會議系統標準第2部分:會議平板系統》,深遠影響行業規范發展。
《智慧會議系統標準第2部分:會議平板系統》發布合影▲
深圳商顯產促會發起立項,聯合智慧商顯行業企業協同制定這一系列行業、團體標準,進一步豐富了智慧商顯行業的標準規范,全方面助力智慧商顯行業穩健、有序、高質量發展。從企業在標準方面的積極作為來看,智慧商顯行業未來正大有可為、前景可期。
當前,智慧商顯行業正處在技術變革的前夜,各類新興商顯技術集中涌現出來。特別是在Mini/Micro LED等未來商顯細分領域技術方面,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在技術研發方面基本上保持同步,當前我們在新興商顯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方面走在了前列,這是我們有史以來首次取得如此優勢地位。如果在相關國際新型商顯標準方面,我們能夠有所建樹,主導相關的通行國際標準建設,則有利于構建起我們在新型智慧商顯領域的國際話語權。《綱要》的出臺,將引領我們向智慧商顯行業更高更好的標準化建設目標邁進,未來高質量的標準化建設將成為中國智慧商顯產品行銷全球的通行證。
編撰整理自:互聯網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