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技術加速落地,成長路徑交給成本
來源:Pj 編輯:ZZZ 2024-11-13 09:01:07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LED直顯大屏的任何新技術,首要的是要指向低成本。這正式借助MiP發展Micro LED顯示大屏的真諦!”業內人士指出,2024年被稱為MiP的元年,自然也就是Micro LED的元年。但是,MiP顯示距離真正抓住“更低成本”這一靈魂,還有一定距離!
大廠布局,MiP Micro LED加速到來
8月初,全球LED直顯大屏領先品牌艾比森專門召開“Micro LED”發布會,介紹MIP技術產品的發展情況。
據悉,艾比森MiP顯示技術采用Micro級發光芯片,尺寸僅為傳統芯片的十分之一。這不僅極大的提升了黑色區域占比到99.3%,而且理論上大量節約占據整屏成本三成以上的LED芯片材料。此外,該產品還擁有了HTB封裝技術、8層納米涂層、180°的可視角度、99%的亮色度均勻性、100%的DCI-P3色域覆蓋、高達1000000:1的對比度。

在該技術方面,艾比森稱其自2016年起布局儲備Micro LED技術,在Micro LED芯片、巨量轉移&固晶、封裝、驅動、機械精度控制、校正、控制系統、測試&維修等8大核心技術領域持續發力。MiP產品的成功推出,將Micro LED應用從理論變成了產品,未來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新品方向。
10月底,在洲明科技20周年紀念大會上,洲明科技更是一口氣推出了迄今為止全球企業“最龐大”的MiP產品系列:包括但是不限于星河、星光、星鉆、星云、星燦等多個系列MiP產品,將Micro LED技術應用,擴大到了從P0.7到P3.9的幾乎所有小間距、微間距和室內外超高清LED直顯大屏主流規格需求上。MiP展示出的產品線適應能力,超過了此前業界預估,幾乎成為了一種LED直顯全能產品。

同時,洲明科技在MiP微小器件Micro LED芯片級封裝方面,率先突破巨量轉移技術,實現Micro LED 30微米*50微米尺寸無襯底技術0202(0.2mm*0.2mm)封裝。0202器件適用于PM+PCB、AM+Glass等多種產品方案,也可無縫兼容COB封裝工藝。結合此前洲明科技已經實用化的0404 MiP器件,其已經建立起COB/MIP產品齊頭并進、MINI LED持續向Micro LED升級的產業路徑。
類似的例子不一而足。2024年LED直顯行業具有影響力的新品,7成來自MiP技術。包括洲明、艾比森、利亞德、京東方、海信、晶臺光電、國星光電、芯映光電、東山精密……等等行業巨頭都參與到了這一技術的研發與量產之中。這讓MiP成為了真正決定未來行業供給格局的“重磅選項”。
成本較量,MiP直面先下手為強的COB
“MiP將要加速推動Micro LED應用普及的判斷,早已經對行業產生劇烈影響!”業內專家指出,2023年下半年開始到2024年中,COB產品的大規模價格下降,價格減半、銷量翻倍的市場變化,其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讓COB技術的市場發展不落后于MiP。
目前,多數COB產品采用Mini LED芯片,少數COB采用Micro LED芯片,極少COB產品亦采用MiP封裝器件;部分MiP封裝LED直顯屏,采用類COB的表面覆膜工藝。COB和MiP之間已經形成,圍繞成本競爭力和形態、可靠性、牢固度等維度展開的終端封裝結構競爭力的全面較量。

2023年中以來,COB產品的價格大幅走低,一定程度上成為了MiP加速落地的障礙。目前MiP技術產品的成本,在P1.2及其以下間距,還難以大幅低于COB產品。不過,MiP也廣泛適用于P1.5以上間距市場,乃至于洲明推出了MiP封裝的P3.9產品。
但是,在更大間距的市場中,MiP也要面對傳統SMD表貼工藝器件的“成本競爭”——理論上,MiP比SMD在同等間距下,擁有更好的黑色區域占比,擁有更低的LED芯片材料成本。但是,這需要一系列集成工藝的配合和產業規模的支持,才能最終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力。
所以,成本角度看,COB的率先大幅降價,和SMD產品早已成熟、價格很低的現實,是MiP產品眼下主要的競爭壓力。特別是MiP采用類COB表層處理技術后,其成本暫時并不具有任何優勢。——但是,任何新技術都會擁有一個成本不斷下降的過程,MiP也不會例外。未來隨著其成本持續下降,行業競爭格局也會劇烈改變。
成本與規模相互制約,滾動升級是市場大勢
MiP顯示技術采用Micro級發光芯片,尺寸僅為傳統芯片的十分之一。這一點不僅意味著其材料成本大幅降低,也意味著同一晶圓上能夠切割出十倍的像素LED顆粒。即,MiP帶給LED直顯的不僅是新技術、低成本的機會,也包括產能爆發。
行業認為,上游芯片企業在加大Micro級發光芯片供應上,也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消化”能力的問題。特別是在終端產品價格較高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年初,三星就曾指出Micro LED彩電市場的打開,幾乎需要95%的TFT-Micro LED產品價格下降才可以。這也是三安等頭部芯片企業,近年來推遲其相應產線量產計劃的原因。

所以,產能-規模-成本的問題,對于Micro LED以及MiP,不僅是與COB和SMD橫向競爭時存在的關鍵差異點之一;更是,在產業鏈從晶圓、芯片到終端,再到新興市場需求的“縱向”鏈條上,也廣泛存在的競爭點——甚至,縱向產業鏈上這種競爭格局更為顯著。這決定了MiP沒有一步到位的“成本路徑”,而只有“滾動式發展”下的,上下游、多種競品之間的規模和成本持續互動。
高端需求持續增長,是MiP主要目標市場
據洛圖科技預測,2028年MLED直顯市場中MiP銷額占比將超35%。這幾乎是2024年4%的十倍。那時候MiP基本實現可普及的價格,并極大推動更小間距LED直顯產品的市場發展。
即,雖然MiP可以兼容上至P4級別的LED直顯產品,但是其最大意義還在于在P1.0級別以下產品上,推動新興市場的增量成長。

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MLED直顯(即,間距P<1.0mm產品)的出貨面積為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9.3%,在整體小間距LED市場的份額翻倍,達到2.3%;銷售額為7.1億元,同比增長4.4%,在小間距LED市場的份額增長了1.4個百分點,達10.9%。——這一組數據有三個意義:1.價格下降,對銷量的拉動極為明顯,如銷售面積增幅遠大于銷售額增幅;2.行業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如市場占比只有1成;3.需求端對更小間距的青睞具有急迫性,如價格下降近一半時,銷售面積快速增長并翻番。
所以,圍繞著超微間距的任何技術進步和成本進步,都可能意味著市場規模的快速崛起。MiP-Micro LED組合的最大吸引力也就在這里:更小的間距、更多的新場景、更低的成本,也就是企業成長的潛能空間。抓住MiP-Micro LED組合就等于抓住未來的“增量”市場。甚至,傳統LED直顯大屏企業,可能有機會在TV、IT和車載顯示領域一展手腳。
綜上所述,2024年LED直顯行業已經形成擁抱MiP-Micro LED組合的“產業共識”。這是進一步推動MiP技術加速落地的增量“主觀”因素。業內預計,2025-2026年0101規格的MiP、以及20*40微米規格的Micro LED芯片也將加入“戰場”。成本更低、產能效率更高、間距更小、市場應用場景更豐富的LED直顯時代大可期待。
評論comment